Menu

我們的社區——銅鑼灣

多年來,銅鑼灣一直是港島區的核心,吸引無數人流匯聚,讓這地方綻放出別樹一幟的精彩魅力。這裡有過百年歷史的機構團體,更有一些剛剛起步的社區組織。縱使背景各異,但它們都不約而同以銅鑼灣為家。

在禮頓路一幢幢玻璃幕牆商業大廈當中,屹立著一道充滿古樸情懷的中式拱門。在拱門之內,是比銅鑼灣任何一幢商廈更早立足於香港的機構——保良局。1932年成立的保良局雖為本港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慈善組織之一,也是銅鑼灣的社區地標,但鮮有人留意到它的存在。 「保良局裡面有個博物館,但知道的人不多。」保良局副行政總監何錦欣Agnes說。「我們還有些有趣的故事呢! 」

其實銅鑼灣仍有很多未為人知的角落,同樣令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。

銅鑼灣雖然以購物和娛樂而聞名,但同時也是香港最古老、最繁盛的社區。一些著名組織例如保良局和香港賽馬會早已根植於此;不少民間團體同樣選址銅鑼灣,希望藉著這裡的傳統社交核心地位,推展活動並與社群交流。

lululemon亞洲業務品牌及社區總監Amanda Casgar表示:「這裡有很多跑步團體,亦有不少健身中心。」當這個加拿大健體品牌於2015年首次進軍香港時,因為覺得銅鑼灣向來是人們的聚腳點,於是選址這裡開設香港旗艦店。

在禮頓路一幢幢玻璃幕牆商業大廈當中,屹立著一道充滿古樸情懷的中式拱門。在拱門之內,是比銅鑼灣任何一幢商廈更早立足於香港的機構——保良局。1932年成立的保良局雖為本港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慈善組織之一,也是銅鑼灣的社區地標,但鮮有人留意到它的存在。 「保良局裡面有個博物館,但知道的人不多。」保良局副行政總監何錦欣Agnes說。「我們還有些有趣的故事呢! 」

其實銅鑼灣仍有很多未為人知的角落,同樣令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。銅鑼灣雖然以購物和娛樂而聞名,但同時也是香港最古老、最繁盛的社區。一些著名組織例如保良局和香港賽馬會早已根植於此;不少民間團體同樣選址銅鑼灣,希望藉著這裡的傳統社交核心地位,推展活動並與社群交流。

lululemon亞洲業務品牌及社區總監Amanda Casgar表示:「這裡有很多跑步團體,亦有不少健身中心。」當這個加拿大健體品牌於2015年首次進軍香港時,因為覺得銅鑼灣向來是人們的聚腳點,於是選址這裡開設香港旗艦店。

lululemon在希慎廣場舉辦瑜伽活動
(圖片: lululemon 香港)

「我們很留意社區的一舉一動,更與在銅鑼灣揮灑汗水的每一位惺惺相惜。」
lululemon亞洲業務品牌及社區總監Amanda Casgar

「我們很留意社區的一舉一動,更與在銅鑼灣揮灑汗水的每一位惺惺相惜。」Amanda說。因為交通非常方便,所以很多跑步團體都會先約在這裡集合,然後再去維園練跑。lululemon於希慎廣場四樓舉辦戶外瑜伽課程,並與商場租戶合辦活動。「雖然我們是加拿大品牌,但其實我們非常本地。」Amanda說。「店鋪經理和團隊細心聆聽客人的需要,並與鄰店、合作夥伴和業主打好關係。」

 

「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,工作繁忙,我們希望每位到臨誠品的客人都能釋放壓力,為生活增添一份閒適。」
張曉玲,香港誠品書店總監

2012年,來自台灣的誠品書店首次登陸香港時,選擇在銅鑼灣開設廣達三層的旗艦店。「很多人都知道誠品是一間書店,但其實我們的業務十分多元化。」香港誠品書店總監張曉玲Lynn說道。「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,工作繁忙,我們希望每位到臨誠品的客人都能釋放壓力,為生活增添一份閒適。」

要達到這目的,不僅可通過文學,更可透過舉辦活動實踐理念。 「我們的節目非常多元化,範疇包括電影、書籍、音樂、兒童活動和手工藝活動。」Lynn解釋。「節目的反應非常好,每次我們在銅鑼灣店舉辦活動,店內往往擠得水洩不通。」

然而,在這個實體書店已被電子書和網購取代的時代,誠品的出現更顯得尤其重要。「雖然科技改變人們閱讀的習慣,但誠品所提供的是一個場所。」Lynn解釋。「人們喜愛實體的紙質書,依然喜歡拿起書本閱讀,而誠品提供的正是這種面對面的互動。例如,跟導師一起製作手工藝品,或者在書店舒適的環境裡,一邊細味咖啡師沖泡的香醇咖啡,一邊享受閱讀的樂趣,這些體驗是科技無法取代的。」

圖片: 南華體育會

 

「大約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,學校除了室內健身室之外,並沒有太多其他體育設施,所以我們會走到學校以外的地方上體育課。」
設計公司Handsome Co. 的創辦人Billy Potts

縱然銅鑼灣在19世紀曾是工業重鎮,這一帶的山丘與山谷亦為香港最早的社區設施提供了落戶之地。1916年,太古洋行買辦莫藻泉的侄兒莫慶在跑馬地成立「南華遊樂會」(即南華體育會前身),後來在1930年代於利希慎先生的協助下,於加路連山興建南華體育會運動場,成為南華會的正式會址。

多年來,體育會都是南華足球隊的大本營,當年南華足球隊代表中華民國出征遠東運動會,並連續九屆勇奪冠軍殊榮。但對很多人來說,南華會不僅是球會,更是跟好友歡聚,一起運動的好地方。設計公司Handsome Co.的創辦人Billy Potts在渣甸山長大,更在南華會度過不少時光。

「大約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,學校除了室內健身室之外,並沒有太多其他體育設施,所以我們會走到學校以外的地方上體育課。」他說。「在南華會上課時,我們這類不愛運動的學生,多數會去打保齡球。這段日子,大概是在南華會重建和室內禁煙之前吧。那時我們會點墨西哥粟米片來吃,然後再打保齡,打足整個下晝,可說跟『體育』背道而馳。」

每逢週三賽馬日,跑馬地馬場都會舉行Happy Wednesday活動
(圖片: 香港賽馬會)

當其時Billy已經是南華會的熟客了。「當年我跟隨一位來自習泳世家的泳將操練。」他說。 「人人都叫他做Captain Wright,他的太太、女兒跟女婿都是這裡的教練,以培育香港泳界的明日之星為己任。記得他們其中一位教練,喜歡將益力多樽放在學生的額頭上,藉以訓練他們在背泳時保持頭部穩定。記得有年冬天,泳池加熱裝置失靈,他們就將細池的水放掉,要我們在池底跑圈熱身,熱身後才讓我們跳進冰寒刺骨的50米標準池中。」

長大之後,Billy 就跟好友Ram到南華會的健身室鍛鍊。Ram是一名司機,是Billy在山上遛狗時認識的。「我喜歡這間舊式健身室,一踏入這裡就如進入時光隧道一樣,帶人回到過去。」他說。「每當有人使用器材遇到問題,其他會員都樂意出手相助,氣氛非常融洽,而健身室亦有很多常客呢。」

近年南華會耗資數百萬,大規模翻新會所並添置新設施,藉以吸引更多新會員加入,就如銅鑼灣其他社區組織一般,隨著時代不斷變遷。而說起演變,舊稱「快活谷」的跑馬地馬場可算是這一區見證最多變遷的設施。這個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賽馬場地在英殖民地早年已經建成,當年選址跑馬地,是因為它幾乎是港島唯一一幅可以進行賽馬的平地。這裡原先是沼澤,後來抽乾水後才適合舉辦賽事。

作為當時香港唯一合法的賭博娛樂,賽馬旋即成為這城市最受歡迎的運動,而本地大部分的賽馬歷史,都是以跑馬地為背景。身為「兩地馬房營運及馬主服務部主管」的鄭奇龍,自1979年起已經在跑馬地工作。他表示,當年半山山光道有個馬房,每天清晨5時馬匹會落山到馬場晨操。牠們會沿著一條稱為「馬路」的橡膠路行走,然後更要橫過電車軌。「馬匹落山時需穿著特製鞋套,否則會很易滑倒。」鄭奇龍回憶道。

 

各騎手展現馬上英姿,競逐冠軍殊榮
(影片: 香港賽馬會)

「跑馬地馬場彎位較急,賽道窄,直路短,令難度更高,更考驗騎師的時間掌握。」鄭先生說。「在鬧市中心,呼吸清新的綠草芳香,聆聽著如雷的蹄聲在高樓大廈間迴響,為觀眾帶來與別不同的娛樂體驗。」

每週三晚上舉辦的啤酒園及連串現場表演活動,讓這裡成為年輕人的時尚熱點。人們來到這裡,不但為了博彩,也在廣闊的戶外空間中暢快傾談,與眾同樂。鄭奇龍認為,鑑於馬會是香港最大的慈善團體,在這裡花錢可花得心安理得:「即使未能贏錢,投注金額也是撥予公園、醫院、大學、老人院等慈善用途,能夠造福社群。」

「在鬧市中心,呼吸清新的綠草芳香,聆聽著如雷的蹄聲在高樓大廈間迴響,為觀眾帶來與別不同的娛樂體驗。」
鄭奇龍,香港賽馬會兩地馬房營運及馬主服務部主管

 

由當初跑馬地的歲月走到今日,鄭奇龍一路見證賽馬會的成長與發展。「這是我第一份工,亦是人生唯一一份工。」他說。在任職註冊部門後,鄭奇龍轉任評磅員,在賽前評估不同馬匹表現並給予讓磅評分,讓各匹都有爭勝的機會。後來,他在回歸前在馬會「本地化」計劃中獲選為四位華人管理層之一。「在此之前,管理層都是由英國人出任,而他們大多數是前英軍軍官。」鄭奇龍說。

如今,鄭奇龍負責管理沙田馬場的1,200匹馬匹,同時更監督即將在內地啟用的新馬房設施。沙田馬場賽道較新,因此主要賽事都在沙田舉行,但跑馬地馬場仍會每週舉辦賽事,而這裡的賽道特徵亦令賽事更緊湊刺激。

 

 

「項目目標為協助學生愉快學習,達致全人發展,並降低香港青少年偏高的自殺率,為香港新一代締造更健康豐盛的未來。」
何錦欣(Agnes),保良局副行政總監

由日本政府贈送予保良局之銀碟
(圖片: 保良局)

賽事的部分收益亦會撥捐其他慈善機構,其中包括保良局。19世紀,不少香港及中國內地貧苦家庭的年輕女性頻頻被綁架、被賣為娼或為奴,因此1878年,一班華人社會賢達就請求當時的港督軒尼詩成立機構,抗衡拐帶婦孺活動,保赤安良,保良局因而誕生。

除了救助眾多華人女童外,保良局更收容並協助四十多名被拐賣的日本女孩回國。日本政府於1898年向保良局贈送銀碟以示表彰,相傳這就是二戰日軍佔領期間,保良局能夠安然無恙的原因之一。

多年過去,保良局的服務已拓展至提供各種福利、教育和文娛服務。作為香港最大的學校資助團體之一,保良局營運122個教育單位,其中包括97間註冊學校。在Agnes的統籌下,保良局推出一項提升學生自我形象與身心健康的項目,讓學校不再如過往般只聚焦考試成績。她解釋到,項目目標為協助學生愉快學習,達致全人發展,並降低香港青少年偏高的自殺率,為香港新一代締造更健康豐盛的未來。

Agnes的工作亦包括管理位於銅鑼灣的保良局博物館,館藏包括有名的日贈銀碟,以及保良局多年來收藏的珍貴歷史文物與文獻。Agnes認為,博物館只是銅鑼灣尚待發掘的無數驚喜之一。「我的生活離不開銅鑼灣,這裡有博物館,有中央圖書館,有樓上書店。無論有任何所想所需,銅鑼灣都滿足到你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