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「我希望透過藝術
讓年輕人得到力量。」
– 麥蓮茜

麥蓮茜


香港青年藝術協會 (YAF) 創辦人

 

如果世上真的有天意,相信就是天意讓麥蓮茜來到香港。大約30年前,這位年輕的英國藝術工作者背著背包環遊亞洲。「我們去過孟加拉、印度、巴基斯坦,經新疆喀什的紅其拉甫口岸到中國,再從絲綢之路南下到香港。」她回憶說。對她而言,香港更是一個非常方便的中途站。那時候麥蓮茜有位朋友與一位香港警官結了婚,於是麥蓮茜就住在他們家中,而當時她其實不打算久留。但意想不到的是當麥蓮茜一來到香港,就有種特別感覺湧上心頭。

「當我一踏足香港,就覺得我是屬於這個地方,感覺好像『浮雲掠過,天使高歌』般美妙。當時我覺得,這地方一定會令我的人生變得不一樣,而事實上,香港的確讓我的生命變得更精彩。」

麥蓮茜的外表總予人一種我行我素的形象,留著長長金髮、披著色彩繽紛的印度圍巾,配搭一大堆誇張首飾,這身打扮往往令人過目不忘。 「我喜歡色彩!」她說道。 「好多時我都會著鮮色衫。」她將耳環、戒指和頸鍊掛在睡房牆上,每朝早都會揀選幾件配襯,然後再開始一日的工作。

麥蓮茜是香港青年藝術協會(YAF)的創辦人,這個組織讓全城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話劇製作、視覺藝術工作坊,以及每年十一月在維園舉行的大型藝術盛會—藝趣嘉年華。「我希望透過藝術讓年輕人得到力量,這個使命自香港青年藝術協會成立廿五年來,從未改變。」

生於英國的麥蓮茜,早在童年時就被精彩豐富的劇場節目吸引。「我喜歡從無到有去創作。」她說。「原本我想成為一個表演者,但很早就發覺自己並非這方面的材料。但其實以我鐘意話事的個性,我最適合做導演。」她笑說。

「當我一踏足香港,就覺得我是屬於這個地方,感覺好像『浮雲掠過,天使高歌』般美妙。當時我覺得,這地方一定會令我的人生變得不一樣,而事實上,香港的確讓我的生命變得更精彩。」

麥蓮茜最初在幼稚園教英文,又試過編排時裝表演。不久之後,她認識到鰂魚涌學校的校長,她邀請麥蓮茜擔任駐校藝術家,幫助發掘學生的創作才能。這時候她開始透過英語學校基金會,舉辦不同類型的工作坊及課程。後來,麥蓮茜更打算將她的藝術推廣工作,拓展到更多本地學校。

「如果不同學校、不同社區都能在同一平台,共同參與藝文活動,然後再互相分享,這豈不是一件美事嗎?」她問道。 「當時我正開始構思青年藝術節,那一刻我突然醒悟,『呀,這個就是我留在香港的使命!』」

麥蓮茜說自己當年「年輕、天真,而又理想主義。」而這些正正是一位節目籌劃人應有的特質。她說:「當時覺得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對的。」早年她認識到DHL的創辦人之一鍾普洋先生,於是麥蓮茜趁機將自己的想法提交該公司董事會,希望到贊助。「他們認為我經驗未夠。」她說。後來,她唯有到渣打銀行申請貸款。 「當時我堅持賴在銀行,直到貸款獲批才肯離開。」 麥蓮茜回憶道。

當麥蓮茜將首屆音樂節所有宣傳物品發出去後,她收到鍾普洋先生的電話。鍾先生問她究竟是如何辦到的,於是麥蓮茜就告知鍾先生,她其實是借了銀行一筆貸款。後來鍾先生邀請她到其辦公室,並問麥蓮茜到底借了幾多錢,鍾先生聽畢就二話不說寫了張支票給她。然後,他又問麥蓮茜舉辦這活動要幾多資金,他得悉後又再開了另一張支票。

「這個經歷證明了一點: 如果你很想做一件事,而你又知道這件事是非做不可,那麼你應該全力以赴,讓夢想成真。」她說。值得慶幸的是第一屆藝術節完滿舉行,而且非常成功。

從此,藝趣嘉年華每年都會在維園舉辦一連兩天的活動,包括現場講故事、鼓圈、小朋友更可在攤位親手製作自己的面具和頭飾、七十多個青年團體的精彩表演,以及兩場大巡遊: 一個夜光巡遊和一個壓軸巡遊,其時巨型木偶會於銅鑼灣街頭漫步。

影片:香港渣打銀行

「夜光巡遊的場面非常夢幻,因為所有東西都會亮起來。」

「我仍記得第一次,我們一邊行一邊哭。大家對這盛事的支持,讓我深受感動。很多在利園附近及周圍的途人,都想分享這份創意與喜悅。」

到了2006年,藝趣嘉年華已不再是一個純粹在維園舉行的慶典,而是一個全港盛事。「我們每年都與全港80萬個會員合作。」麥蓮茜說。「規模之大,就好似全年365日都在舉行慶典一樣。」

自1993麥蓮茜創立香港青年藝術協會(YAF)以來,愈來愈多香港人不再單純視藝術為消閒活動,而是更多市民將它融入生活當中。以往有家長或會擔心自己的子女,會因參加藝術節而影響學業。但幸好現在他們明白到,藝術不單可培養孩子的創造力,更能提升他們的批判思考能力,這兩方面的發展對他們成長尤其重要。

參與不同的活動項目,能讓他們學到不同的生活技能,這有助提升自信、協作能力,以及管理時間的能力。」麥蓮茜解釋說。「無論你長大後想成為記者、銀行經理,還是芭蕾舞蹈家,這些技能都能讓你人生深深受益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