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戲院內部設計可謂巧奪天工。我敢說在全世界的劇院很難找到一個可與它相比的了。」
利舞臺對香港所以別具歷史意義,是因為當年除它以外,並無其他如此具規模,可以容納多種類型表演的戲院。利舞臺的建築兩翼為羅馬式柱廊立面,正面是為人熟識的圓拱頂,內裡有闊達40呎的旋轉舞台,適合舉辦粵劇及其他劇場演出。利舞臺座席分大堂公座、二樓上坐、三樓正座,共可容納超過一千名觀眾。
「戲院內部設計可謂巧奪天工,單從相片也可看到舞台兩邊的細節。」Otto回憶道:「利舞臺是如此典雅,如此的特別,我敢說在全世界的劇院很難找到一個可與它相比的了。」
利舞臺開始時只做粵劇,後來也放映電影及上演其他類型的演出。在二戰期間利舞臺曾短暫關閉,戰後重新經營,為香港藝術節、香港國際電影節、香港小姐(1973年起),甚至1967年的環球小姐競選提供場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