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Amanda 和 Rebecca


孖生姊妹

「我哋好鍾意呢隻熊啤啤,今日仲特登打扮嚟襯佢呢!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紀利華木球會


    黃泥涌道188號

    紀利華木球會成立於1894年,原址在般咸道,開始時僅服務維多利亞英語學校的學生,約一百年前遷往黃泥涌道。

    掠影
  • 朱先生


    恭和堂老闆

    「恭和堂是家族生意,歷史可追溯至清代,當時龜苓膏已經家傳戶曉。我們第一間舖開在廟街,當年是1904年,賣的龜苓膏是清熱解毒良方。我們首創用龜苓煲製涼茶,自八十年代中期在銅鑼灣已設有分店…

    掠影
  • 利蘊蓮


    希慎興業主席

    能夠對一個地區的歷史瞭如指掌的人未必很多,熟悉銅鑼灣這個香港核心區域古與今的,更是特別難得…

    訪談
  • 梁鼐銘


    在利舞臺度過的童年

    座落波斯富街的利舞臺戲院曾是香港最閃耀的演出場地,自1927年開幕起上演、上映無數粵劇、電影,在全盛時期更是香港小姐選舉的舉辦地點。

    訪談
  • 本丸


    法國鬥牛犬

    「我住喺鳳城酒家樓上,每日都去跑馬地馬場散步,散完步再喺長椅附近抖抖氣。之後就行多一圈,最後再去白沙道附近逛多一陣。今日我同婆婆一齊嚟,有時我哋會響香港足球會撞到呢個女仔,每次見到佢我都好開心㗎…

    掠影
  • 趙姑


    鵝頸橋打小人

    我來自東莞,家裡有很多田地。我們種桔,養豬、牛、雞,一年到晚忙過不停。在家中拜神我當然懂,但說到要幫人拜神我就全無頭緒了。還記得有人對我說,只要肯學,先人自然會教我…

    訪談
  • 基督君王小堂


    加路連山道33號

    基督君王小堂是銅鑼灣聖保祿建築群的一部分。這個包括修院和醫院的建築群歷史追溯至19世紀,由法國飄洋過海而來的四位聖保祿女修會修女所建立。

    掠影
  • Irene與Snowie及Kolar


    雪橇犬的主人

    「我在銅鑼灣長大,以前住在大坑,這個地方一直是我的家。牠們是Snowie和Kolar,我養了Kolar很久了,現在牠十一歲而Snowie就五歲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本丸


    法國鬥牛犬

    「我住喺鳳城酒家樓上,每日都去跑馬地馬場散步,散完步再喺長椅附近抖抖氣。之後就行多一圈,最後再去白沙道附近逛多一陣。今日我同婆婆一齊嚟,有時我哋會響香港足球會撞到呢個女仔,每次見到佢我都好開心㗎…

    掠影
  • 趙姑


    鵝頸橋打小人

    我來自東莞,家裡有很多田地。我們種桔,養豬、牛、雞,一年到晚忙過不停。在家中拜神我當然懂,但說到要幫人拜神我就全無頭緒了。還記得有人對我說,只要肯學,先人自然會教我…

    訪談
  • 基督君王小堂


    加路連山道33號

    基督君王小堂是銅鑼灣聖保祿建築群的一部分。這個包括修院和醫院的建築群歷史追溯至19世紀,由法國飄洋過海而來的四位聖保祿女修會修女所建立。

    掠影
  • Irene與Snowie及Kolar


    雪橇犬的主人

    「我在銅鑼灣長大,以前住在大坑,這個地方一直是我的家。牠們是Snowie和Kolar,我養了Kolar很久了,現在牠十一歲而Snowie就五歲…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