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Christine Tsoi


市場推廣經理

「學生時代,我會沿住這條路返學校。估不到十幾年後,我一樣都是行這條路,不過不是返學,而是返工。在路上同樣會見到一班白鴿,可能是當年白鴿們的孫仔孫女吧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李家富


    南北樓東主

    「1967年,我在一家建築師樓工作,日間做學徒,晚上讀夜校。公司在利園一樓,同一棟樓有很多政府辦公室,但三年後我發覺自己志不在此。我的家人在希慎道經營一間名為『咖啡屋』的餐廳,其西式糕餅非常受歡迎…

    掠影
  • JJ Acuna


    JJ Acuna / Bespoke Studio

    自十二年前初到香港,JJ Acuna便一直與銅鑼灣結下不解之緣。「這是我到港後第一個住的地方。」

    訪談
  • Gabriel


    住喺大坑嘅小朋友

    「好開心今日放假,我而家要去街市!我個袋裝滿咗零食同水…

    掠影
  • Annie Chu


    銅鑼灣的瑜伽士

    「今日,我來上『流瑜伽』(Vinyasa Yoga)堂。每逢週末,我都會去銅鑼灣做瑜伽,我很喜歡流瑜伽,每個動作與呼吸都猶如行雲流水般順暢…

    掠影
  • 嬋嬋


    渣甸坊檔口東主

    「我在這裡擺檔已經四十七年了。我愛我每一位客人,他們會帶著親戚朋友來買東西,我可以說是見證著他們的成長,有些更是看著她們由少女,變成現在的嫲嫲級呢…

    掠影
  • Harold Poon


    產品設計師

    「我跟太太相識的地方就是銅鑼灣,所以這裡對我來說別具意義。我喜歡這一區,因為各處都有不同特色。好像那些本地小店,時常都會帶給你驚喜,我衷心希望他們可以一直在這裡發光發亮…

    掠影
  • 張先生


    巴黎毛冷公司東主

    我屋企於1948年來到香港,起初我爸爸打地盤工,一日賺5元。其後,兩老於軒尼斯道519號租了半個鋪位,在後巷放幾部手搖編織機。我們將客源擴展到百貨公司,包括未有崇光之前的大丸百貨…

    訪談
  • 謙謙和Melo


    喺維園玩嘅小朋友

    「今日爸爸媽媽帶我哋嚟維多利亞公園玩,我哋之前唔識對方㗎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嬋嬋


    渣甸坊檔口東主

    「我在這裡擺檔已經四十七年了。我愛我每一位客人,他們會帶著親戚朋友來買東西,我可以說是見證著他們的成長,有些更是看著她們由少女,變成現在的嫲嫲級呢…

    掠影
  • Harold Poon


    產品設計師

    「我跟太太相識的地方就是銅鑼灣,所以這裡對我來說別具意義。我喜歡這一區,因為各處都有不同特色。好像那些本地小店,時常都會帶給你驚喜,我衷心希望他們可以一直在這裡發光發亮…

    掠影
  • 張先生


    巴黎毛冷公司東主

    我屋企於1948年來到香港,起初我爸爸打地盤工,一日賺5元。其後,兩老於軒尼斯道519號租了半個鋪位,在後巷放幾部手搖編織機。我們將客源擴展到百貨公司,包括未有崇光之前的大丸百貨…

    訪談
  • 謙謙和Melo


    喺維園玩嘅小朋友

    「今日爸爸媽媽帶我哋嚟維多利亞公園玩,我哋之前唔識對方㗎…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