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Christine Tsoi


市場推廣經理

「學生時代,我會沿住這條路返學校。估不到十幾年後,我一樣都是行這條路,不過不是返學,而是返工。在路上同樣會見到一班白鴿,可能是當年白鴿們的孫仔孫女吧。」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Kyle 和 Victoria


    國際學生

    Kyle:「我們是在香港讀書的國際學生,因為在家容易分心,所以專程來到中央圖書館溫習。這裡很方便,甚麼都有,可以到維園散步,鄰近亦有不少餐廳食肆。這一帶環境非常吸引,寧謐的圖書館適合看書…

    掠影
  • 朱先生


    恭和堂老闆

    「恭和堂是家族生意,歷史可追溯至清代,當時龜苓膏已經家傳戶曉。我們第一間舖開在廟街,當年是1904年,賣的龜苓膏是清熱解毒良方。我們首創用龜苓煲製涼茶,自八十年代中期在銅鑼灣已設有分店…

    掠影
  • 林醫生


    退休醫生

    「我跟鄧師傅學太極,他的架式優雅極了。其他人都在維園內打太極,但大多型似而神不像。要令呼吸與動作完美配合,一點也不容易,特別在耍劍的時候,需要好好掌握基本功,不然很快就會累透…

    掠影
  • Darren Lo


    Playdium 創辦人之一

    別以為Playdium只是一般遊戲機中心,這裡其實是一個「虛擬實境(VR)體驗館」,玩家能透過頂級配置的Razer電腦及HTC Vive VR眼鏡…

    訪談
  • Gwyneth


    店主

    「我是學設計的,以前做市場推廣的工作。有次我做完場時裝表演,有個贊助商覺得我有時裝觸角,就問我為什麼不在時裝界發展。他們邀請我合黟,更開了幾間鋪,不過後來我們分開發展了。自那時開始,我決定專注銅鑼灣這間鋪…

    掠影
  • Annie Chu


    銅鑼灣的瑜伽士

    「今日,我來上『流瑜伽』(Vinyasa Yoga)堂。每逢週末,我都會去銅鑼灣做瑜伽,我很喜歡流瑜伽,每個動作與呼吸都猶如行雲流水般順暢…

    掠影
  • 聖馬利亞堂


    銅鑼灣地標

    “聖瑪利亞堂建於1911年,為一座英國聖公會教堂。當年作為「晏氏棲留院」(The Eyre Diocesan Refuge )收容無依婦女,為她們提供安身之所。創辦初期教堂依靠義工和捐款維持…

    掠影
  • Kasey Cheung


    廣告製作人

    「我在銅鑼灣工作了十五年,這裡有很多音樂和製作公司,單是航空大廈就有五、六層是後期製作公司了…

     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Gwyneth


    店主

    「我是學設計的,以前做市場推廣的工作。有次我做完場時裝表演,有個贊助商覺得我有時裝觸角,就問我為什麼不在時裝界發展。他們邀請我合黟,更開了幾間鋪,不過後來我們分開發展了。自那時開始,我決定專注銅鑼灣這間鋪…

    掠影
  • Annie Chu


    銅鑼灣的瑜伽士

    「今日,我來上『流瑜伽』(Vinyasa Yoga)堂。每逢週末,我都會去銅鑼灣做瑜伽,我很喜歡流瑜伽,每個動作與呼吸都猶如行雲流水般順暢…

    掠影
  • 聖馬利亞堂


    銅鑼灣地標

    “聖瑪利亞堂建於1911年,為一座英國聖公會教堂。當年作為「晏氏棲留院」(The Eyre Diocesan Refuge )收容無依婦女,為她們提供安身之所。創辦初期教堂依靠義工和捐款維持…

    掠影
  • Kasey Cheung


    廣告製作人

    「我在銅鑼灣工作了十五年,這裡有很多音樂和製作公司,單是航空大廈就有五、六層是後期製作公司了…

     

    掠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