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聖馬利亞堂


銅鑼灣地標

聖瑪利亞堂建於1911年,為一座英國聖公會教堂。當年作為「晏氏棲留院」(The Eyre Diocesan Refuge )收容無依婦女,為她們提供安身之所。創辦初期教堂依靠義工和捐款維持,住在附近的信眾大都在這裡受洗。1937年聖誕前夕,由周耀年和李禮之設計的聖瑪利亞新堂終於揭幕。教堂融合中英建築特色,紅磚牆上點綴著中式樑柱,並崁上染色玻璃;而在內部,長櫈和牆壁均飾以精緻的中式雲彩圖案。除宗教事務外,教會也積極參與教育工作,並於1959年及1963年,分別成立聖瑪利小學及聖瑪利書院。

銅鑼灣銅鑼灣道2A 聖馬利亞堂

更多故事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Amanda 和 Rebecca


    孖生姊妹

    「我哋好鍾意呢隻熊啤啤,今日仲特登打扮嚟襯佢呢…

    掠影
  • Candy Cheung


    信記避風塘海鮮美食老闆娘

    「我們是水上人,在艇上長大。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銅鑼灣避風塘泊滿了海鮮艇,到九十年代逐漸消失,而剩下來的幾間艇家都上岸開舖了…

    掠影
  • 梁伯伯


    街頭小販

    「今日選擇揀禮頓道這個地方,是因為夠闊落,況且我們亦不需要很大地方。在這裡擺檔已經40幾年了,以前賣炒栗子,現在甚麼都賣。你要不要買些東西給媽媽?這個指甲鉗合用嗎…

    掠影
  • Darren Lo


    Playdium 創辦人之一

    別以為Playdium只是一般遊戲機中心,這裡其實是一個「虛擬實境(VR)體驗館」,玩家能透過頂級配置的Razer電腦及HTC Vive VR眼鏡…

    訪談
  • Celia Garcia


    資深保良局義工

    「你有沒有聽過『飛機欖』?飛機欖小販會在街上大聲叫賣,而我們就在騎樓扔錢落街,小販就會掟欖給我們…

    訪談
  • 紀利華木球會


    黃泥涌道188號

    紀利華木球會成立於1894年,原址在般咸道,開始時僅服務維多利亞英語學校的學生,約一百年前遷往黃泥涌道。

    掠影
  • Grace Lam


    時裝造型設計師

    銅鑼灣一直是Grace Lam生活的一部分。她在香港長大,跟其雙胞胎妹妹和另外兩位家姐,一起在聖保祿學校的幼稚園和小學部讀書。 「我很高興能加入林氏姊妹大家庭!」她笑說…

    訪談
  • Michell Lie


    品牌經理、水墨藝術家和蠟燭製作人

    「在我眼中,銅鑼灣簡直是一文化寶地。我住在維多利亞公園旁邊,並在這裡度過中學生涯…

    掠影

擁抱銅鑼灣


專題

銅鑼灣的轉變步伐急速,可謂年年變、年年新。無論居民或遊人,這裡的時尚、飲食、電影、藝術面貌都足以讓人深深愛上,無法自拔。

銅鑼灣今昔


專題

銅鑼灣是香港的寫照。從百年前開埠到今時今日,銅鑼灣的活力、多元令無數港人著迷,無論是急速的步伐、鮮明的對比、澎湃的動感,都忠實反映著都會的千姿百態。

  • Celia Garcia


    資深保良局義工

    「你有沒有聽過『飛機欖』?飛機欖小販會在街上大聲叫賣,而我們就在騎樓扔錢落街,小販就會掟欖給我們…

    訪談
  • 紀利華木球會


    黃泥涌道188號

    紀利華木球會成立於1894年,原址在般咸道,開始時僅服務維多利亞英語學校的學生,約一百年前遷往黃泥涌道。

    掠影
  • Grace Lam


    時裝造型設計師

    銅鑼灣一直是Grace Lam生活的一部分。她在香港長大,跟其雙胞胎妹妹和另外兩位家姐,一起在聖保祿學校的幼稚園和小學部讀書。 「我很高興能加入林氏姊妹大家庭!」她笑說…

    訪談
  • Michell Lie


    品牌經理、水墨藝術家和蠟燭製作人

    「在我眼中,銅鑼灣簡直是一文化寶地。我住在維多利亞公園旁邊,並在這裡度過中學生涯…

    掠影